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李雅兰:落实“双碳”目标需巩固天然气基础能

来源:天然气工业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4-30 05:2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SHPGX导读: 4月27日,北京燃气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国际燃气联盟(IGU)2022-2025年主席、中国城市燃气协会执行理事长李雅兰出席“碳中和背景下天然气产业高质量发展暨2021首期陆家

SHPGX导读:4月27日,北京燃气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国际燃气联盟(IGU)2022-2025年主席、中国城市燃气协会执行理事长李雅兰出席“碳中和背景下天然气产业高质量发展暨2021首期陆家嘴‘能源+金融'讲坛”并作主题演讲表示,在实现“双碳”目标的道路上,中国天然气发展有需求、有资源、有基础、有政策,是能够承担基础保障能源责任的主体能源。同时呼吁在推进“双碳”目标的实现时,要特别重视甲烷减排与碳利用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扬长避短,不断巩固天然气的基础能源地位,全行业共同努力推动天然气行业健康快速发展。

北京燃气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国际燃气联盟(IGU)2022-2025年主席、中国城市燃气协会执行理事长李雅兰

北京,低碳能源转型和节能降碳的典型城市

进入本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中国碳减排目标日益坚定。而中国能源碳排放量占比30.34%,在中国现有的高碳能源结构下、降碳排放强度难度很大,所以落实“双碳”目标的本质是降低碳排放强度。李雅兰介绍,产生相同热量、天然气是化石能源中碳排放最小的能源。而且,天然气也可以与风能、太阳能等非化石能源协同发展、互为伙伴。同时,在减碳的同时,牢牢守住安全保供底线。可以说,天然气作为资源丰富、供应充足、成本相对低廉、使用便利、节能减排效果显著的最清洁的化石能源,是中国优化能源结构、推进节能减排、治理大气污染、建设美丽城镇等方面最为现实的选择。所以中国能源低碳转型必须以减煤、控油、增气为目标来优化能源结构。

北京就是国内通过低碳能源转型和节能降耗有效控制碳排放的典型城市。李雅兰介绍,北京从1997年开始积极调整能源结构,大规模发展天然气。从1997年到2020年,煤炭消费量从3000多万吨降到不足300万吨,煤炭消费占比从52.3%降低到2.0%,而天然气消费占比从0.4%上升至34%。北京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提高能效,形成能源消费、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双降”的发展格局,连续十几年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万元GDP能耗和万元GDP二氧化碳排放指标。

支撑我国天然气产业大发展的条件日趋成熟

李雅兰认为,中国在实现碳中和的道路上,将经历能源“清洁化、低碳化、中和化”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不是完全分割的,在“清洁化、低碳化”的同时,也要同步进行“中和化”。大力发展风电、光电等可再生能源为主的绿色电力,是构建现代能源体系的关键。2030年,风电和光伏装机容量要增加到12亿千瓦以上,到了2050年,可再生能源的发电装机占中国电力总装机的比例将超过50%。可再生电力上网比例大幅提高的同时,也需要灵活、稳定的调峰电源支撑,天然气灵活性强、排放少、供应稳定,既是替代煤炭、实现“清洁化、低碳化”最现实的选择,又是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最适合的调峰电源,是促进“碳中和”的关键能源。在实现“双碳”目标的道路上,天然气将发挥重要作用。

李雅兰强调,天然气不是过渡能源,而是促进能源低碳转型、承担基础保障能源责任的主体能源。她认为,支撑我国天然气产业大发展的条件日趋成熟,中国天然气发展有需求、有资源、有基础、有政策,在碳中和背景下,天然气能够承担基础保障能源责任,是名副其实的主体能源,也因此未来十年仍是中国天然气发展的黄金期。

首先,我国天然气大发展有刚性需求。扩大天然气消费对环境质量的改善作用明显,但天然气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占比仅为8.3%,不仅低于亚洲国家12.1%的平均水平,更低于全球24.8%的平均水平。我国人均天然气年消费量仅为217立方米,不到全球人均水平的一半,发展潜力巨大,同时也显示出了极强的发展韧性。

第二,我国天然气大发展具有资源支撑。国际天然气资源充足,可供开采超过200年。LNG技术迅速发展进一步增加了资源供应量,丰富了供应渠道,改变了国际贸易格局。过去十年,全球天然气贸易量年均增速4%,2019年更是达到9.2%。国内方面,随着上游开放力度的加大,更多主体进入资源开发领域,天然气供应也在日益增加。

第三,我国天然气大发展有产业基础。我国天然气下游已形成多主体、多元化市场格局,城燃企业超过3000家,央企、地方国企、外资、民营企业充分竞争,企业能力不断提高,在确保安全运营的同时,向用户提供优质服务。

文章来源:《天然气工业》 网址: http://www.trqgyzzs.cn/zonghexinwen/2021/0430/1108.html



上一篇:广东省天然气管网“县县通工程”开工建设 助力
下一篇:深圳燃气首艘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开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