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天然菱花趣,怡然可自得 ——紫砂壶“怡菱”

来源:天然气工业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2-09 19:2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紫砂壶历史悠久,依据目前史料记载,其起源可追溯到明代中期,几百年来不断有精品传世,蔚为大观。从紫砂壶的发展演变历史来看,其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在更新器型的同时,十分注

紫砂壶历史悠久,依据目前史料记载,其起源可追溯到明代中期,几百年来不断有精品传世,蔚为大观。从紫砂壶的发展演变历史来看,其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在更新器型的同时,十分注重传统文化题材的提炼与表达,不仅传递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特征,也托物言志地传达出中国人的思想观念。

紫砂壶的创作历来讲究形式与内涵的统一协调,通过造型来刻画人文内涵,又借助几千年的文化精髓,来提炼适合紫砂壶表达的文化内容,二者相辅相成,带给人独一无二的艺术气场。回归到具体创作中,我们每设计一款壶型都不是凭空臆想的,而是或借鉴前人经典并加以改进优化,或通过涉猎姊妹艺术或文学篇章中诸多元素,将其转化成紫砂壶的形式,实现突破创新,总而言之,每一把壶的成型、成器均承载着制壶艺人的智慧和心血。

紫砂壶 “怡菱”(见图1)是艺人经过多年对紫砂壶筋纹器的理解和探索,进而整体创作出来的一件具有传统风韵的作品。该壶具有雄浑空灵的气韵美感,以协调统一的轮廓与流畅利落的线条,构筑起作品的审美格局,同时将中国人的“菱花”文化呈现出来,将实用、艺术和文化三者有机结合。

图1 怡菱壶

在紫砂壶的器型领域,筋纹器工艺难度相对比较大,它是紫砂艺人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一种壶式。筋纹与筋纹之间的型体处理大致有三种:第一种是菱花式壶,第二种是菊或瓜果类式的纹样制作的壶,第三种是在第二种基础上的变化,筋纹与筋纹之间呈凹进的圆线条状。“怡菱壶”的器型便是选用了第一种——菱花式壶,它又在传统器型基础上作了一定程度的改良和修整,在视觉上更显丰满和顺。

“怡菱壶”的整体器型小巧精致,以对称菱花瓣为造型特征,菱棱线节奏工整、清晰端正,从壶钮中心铺展开来,并在壶底扩张形成闭合长环状,意境优美,六阴六阳之间,十二瓤菱花饱满舒展,构成一虚一实的空间对比,阴阳凹凸、张弛有致。在细节方面,盖钮如一个花蒂,花蒂向下逐渐展开花瓣至壶腹处膨胀至极,俯视整个壶体就如同一朵气势饱满盛放中的菱花,与此同时,壶嘴和壶把如花茎延伸,自然和谐,三弯嘴与飞把前呼后应,其上线纹好似花茎,惟妙惟肖,生趣盎然。

筋纹器型讲究“上下对应、身盖齐同、体形和谐、比例精确、纹理清晰、深浅自如、明暗分明、配置合理”的规则,要求其精密如机械。“怡菱壶”无疑十分注重这方面的表现效果,这一壶型虽然本身属于传统形制,但通过造型比例和细节的改进,“怡菱壶”依然呈现出了别开生面的艺术气象。

一把紫砂壶如果只讲究轮廓、线条、比例等,只能说具备了实用功能,而紫砂壶的深层价值在于其生命力,即作品本身应该是感情和文化的产物,从而达到更强烈的艺术效果。“怡菱壶”的创作灵感来源于大自然中的菱花,以及与此相关的文化典故。

菱花是大自然中一种十分美丽的水生草本植物,自古以来,很多文学作品中均有对菱花的描述,如南朝梁简文帝《采菱曲》中有“菱花落復含,桑女罢新蚕”诗句,现代文人郁达夫《车过临平》诗中也有“清溪波动菱花乱,黄叶林疏鸟梦轻”的描述,意境优雅。同时,菱花又是一种十分特殊的传统艺术花纹,而以菱花为原型的菱花镜,更是构成了中国古代文化艺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菱花镜就像一个鲜明的艺术符号,影响了包括紫砂壶在内的诸多艺术形式。

“怡菱壶”借鉴了古代菱花镜的表达技巧,整把壶充分提炼菱花的自然形态,结合筋纹器特征,将紫砂壶的线条艺术风格发挥到了极致,使作品流露出浓郁的自然气息、怡然的心灵感受,以及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提升了作品的艺术格局。

紫砂壶无论是造型还是细节装饰,均体现着符合大众的审美心理和文化共鸣感,而这些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壶艺创作的核心所在。作为当代紫砂手艺人,我们有责任通过传承和创新去进一步表现紫砂壶的艺术特性和文化精髓,使之具备可持续发展的强大生命力。

紫砂壶历史悠久,依据目前史料记载,其起源可追溯到明代中期,几百年来不断有精品传世,蔚为大观。从紫砂壶的发展演变历史来看,其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在更新器型的同时,十分注重传统文化题材的提炼与表达,不仅传递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特征,也托物言志地传达出中国人的思想观念。紫砂壶的创作历来讲究形式与内涵的统一协调,通过造型来刻画人文内涵,又借助几千年的文化精髓,来提炼适合紫砂壶表达的文化内容,二者相辅相成,带给人独一无二的艺术气场。回归到具体创作中,我们每设计一款壶型都不是凭空臆想的,而是或借鉴前人经典并加以改进优化,或通过涉猎姊妹艺术或文学篇章中诸多元素,将其转化成紫砂壶的形式,实现突破创新,总而言之,每一把壶的成型、成器均承载着制壶艺人的智慧和心血。紫砂壶 “怡菱”(见图1)是艺人经过多年对紫砂壶筋纹器的理解和探索,进而整体创作出来的一件具有传统风韵的作品。该壶具有雄浑空灵的气韵美感,以协调统一的轮廓与流畅利落的线条,构筑起作品的审美格局,同时将中国人的“菱花”文化呈现出来,将实用、艺术和文化三者有机结合。图1 怡菱壶在紫砂壶的器型领域,筋纹器工艺难度相对比较大,它是紫砂艺人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一种壶式。筋纹与筋纹之间的型体处理大致有三种:第一种是菱花式壶,第二种是菊或瓜果类式的纹样制作的壶,第三种是在第二种基础上的变化,筋纹与筋纹之间呈凹进的圆线条状。“怡菱壶”的器型便是选用了第一种——菱花式壶,它又在传统器型基础上作了一定程度的改良和修整,在视觉上更显丰满和顺。“怡菱壶”的整体器型小巧精致,以对称菱花瓣为造型特征,菱棱线节奏工整、清晰端正,从壶钮中心铺展开来,并在壶底扩张形成闭合长环状,意境优美,六阴六阳之间,十二瓤菱花饱满舒展,构成一虚一实的空间对比,阴阳凹凸、张弛有致。在细节方面,盖钮如一个花蒂,花蒂向下逐渐展开花瓣至壶腹处膨胀至极,俯视整个壶体就如同一朵气势饱满盛放中的菱花,与此同时,壶嘴和壶把如花茎延伸,自然和谐,三弯嘴与飞把前呼后应,其上线纹好似花茎,惟妙惟肖,生趣盎然。筋纹器型讲究“上下对应、身盖齐同、体形和谐、比例精确、纹理清晰、深浅自如、明暗分明、配置合理”的规则,要求其精密如机械。“怡菱壶”无疑十分注重这方面的表现效果,这一壶型虽然本身属于传统形制,但通过造型比例和细节的改进,“怡菱壶”依然呈现出了别开生面的艺术气象。一把紫砂壶如果只讲究轮廓、线条、比例等,只能说具备了实用功能,而紫砂壶的深层价值在于其生命力,即作品本身应该是感情和文化的产物,从而达到更强烈的艺术效果。“怡菱壶”的创作灵感来源于大自然中的菱花,以及与此相关的文化典故。菱花是大自然中一种十分美丽的水生草本植物,自古以来,很多文学作品中均有对菱花的描述,如南朝梁简文帝《采菱曲》中有“菱花落復含,桑女罢新蚕”诗句,现代文人郁达夫《车过临平》诗中也有“清溪波动菱花乱,黄叶林疏鸟梦轻”的描述,意境优雅。同时,菱花又是一种十分特殊的传统艺术花纹,而以菱花为原型的菱花镜,更是构成了中国古代文化艺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菱花镜就像一个鲜明的艺术符号,影响了包括紫砂壶在内的诸多艺术形式。“怡菱壶”借鉴了古代菱花镜的表达技巧,整把壶充分提炼菱花的自然形态,结合筋纹器特征,将紫砂壶的线条艺术风格发挥到了极致,使作品流露出浓郁的自然气息、怡然的心灵感受,以及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提升了作品的艺术格局。紫砂壶无论是造型还是细节装饰,均体现着符合大众的审美心理和文化共鸣感,而这些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壶艺创作的核心所在。作为当代紫砂手艺人,我们有责任通过传承和创新去进一步表现紫砂壶的艺术特性和文化精髓,使之具备可持续发展的强大生命力。

文章来源:《天然气工业》 网址: http://www.trqgyzzs.cn/qikandaodu/2020/1209/630.html



上一篇:虞龢《论书表》中的“戏学”探微
下一篇:简述民间天然染色

天然气工业投稿 | 天然气工业编辑部| 天然气工业版面费 | 天然气工业论文发表 | 天然气工业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天然气工业》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